一门七烈士 丹心传后辈 - 人物访谈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人物频道 人物访谈

一门七烈士 丹心传后辈

2015-4-18 21:16 查看: 3496 原作者: 记者 李瑞峰 常秀明来自: 人文资讯


陈继生讲述烈士的故事。

陈继生家中保存的《光荣纪念证》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光荣而特殊的家庭,他们一家两代有七位亲人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居住在林州市城郊乡仓口街的陈继生老先生,是这一家庭同辈人中留在林州的唯一后人。4月15日上午,记者随同林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陈继生老人家中走访。普通的民居小院,屋内陈设简单、温馨,和煦的春光透过玻璃窗照在老人祥和的面孔上。随着老人的缓缓讲述,我们被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家两代人 竟有七位烈士

    陈继生退休前是一名公安干警,今年虽然已经75岁,但身板硬朗、思路清晰,讲起话来沉稳利索。"我爷爷、父亲、母亲、四个叔伯都是革命烈士。"陈继生说,尽管家里很多烈士他没有见过,但是他们英勇斗争为革命牺牲的故事,他从小就知道。"老一辈英雄的故事都是听姑姑、姐姐她们讲给我的。"陈继生说,他们家里两代人中有七名烈士。爷爷陈天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出卖于1939年英勇就义。"我父亲是长子。"陈继生说,父亲陈福祥1937年在太原上学期间就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前线司令部电台副队长。1940年,陈继生父亲在百团大战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母亲侯玉林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医院卫生员,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牺牲。叔叔陈福保(陈天奎次子), 1939年参加革命,曾任某师政治部青年干事,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受奖,1949年在渡江作战中牺牲。叔叔陈福全(陈天奎三子),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担任125师某部见习参谋,1940年入党,1943年为掩护战友阻击敌人时牺牲。堂伯陈天锁(陈天奎侄儿),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报务员,1945年牺牲。堂叔陈福锁(陈天奎侄儿),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一一五师供给部工作,1940年入党,在解放战争中牺牲。

    "真是一门忠烈啊!"林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听完陈继生的介绍后,感慨地说。"现在我这一辈在林州的就我自己了。"陈继生也感慨地说。新中国成立后,他家里奶奶和姑姑都还在。如今,姑姑依然健在,已经90多岁了,常年定居北京。

父母双亡 姐弟俩在战火中艰难成长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姐姐一手把我拉扯大的。"说起自己的童年,陈继生不禁有些感慨。有一个故事他至今难忘。父母牺牲后,当时的林州还沉浸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之中,有时候,老百姓为了躲避日本军队"扫荡",就扶老携幼躲避在山上的大山洞里。有一次,年幼的陈继生啼哭不止,一起躲避的老百姓担心这样会全部暴露,就把陈继生单独藏在了山外。等敌人走后,乡亲们由于过度紧张,竟然将单独藏在山外的陈继生忘记了。后来,过了好几天,姐姐四处找陈继生找不到,经过打听才知道弟弟还在山上。"姐姐当时觉得我肯定活不成了。"陈继生笑了笑说,谁知道,过了好几天,自己居然没有死,就这样又被救了回来。"想想我的先辈,我很知足!"陈继生说,自己从小就在姐姐的照顾下在炮火中成长,虽没有目睹先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亲眼看见了战争年代普通老百姓的艰辛和苦难。所以,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也经常把子女们叫到身边,讲一讲以前的故事。陈继生说:"全家团圆,尽享天伦,是人们追求的一大幸福,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舍小家顾大家,一家牺牲了好几口人。面对现在这么幸福的生活,我觉得很知足。"

长大从军 继承先辈遗志

"我19岁就参军了。"谈起自己的从军经历,年过七旬的老人依然充满激情。为了继承祖辈、父辈的遗志,陈继生19岁就参军,度过了15年的军旅生活。20世纪60年代,陈继生曾随军保卫国门,在祖国的边境线上挥洒青春。"我在部队是指挥翼(观测手),主要是指观测距离,指挥炮手飞机方向、高度、距离,给指挥员一个准确的信息,确保准确地发射炮弹,打击敌人飞机。"当说起部队中自己从事的工作时,陈继生用手比画着激动地说,"当时,我们班一共打下来4架飞机,以至于美军飞机都不敢往咱中国军队阵地上飞!""想想我的战友,我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当时抗美援越,身边的战友没有回来几个,到现在想想真是不堪回首,那是内心的痛。"回忆起那些难忘的往事,陈继生眼中泪花闪动,"当时下午3点炊事班还给我们送去了吃的,可下午5点炊事班的战友在我们的眼前牺牲了。敌军飞机俯冲投弹,把炮弹正好投进了炊事班的锅里,弹坑都有几十米大,炊事班哪儿还能生还?身边的战士用双手在弹坑中刨着,双手都鲜血淋漓,但还是没有挽救回一个战友。"陈继生在部队里边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训练参谋,直到1973年转业,回到邯郸市纺织机械厂。1978年,陈继生才被调回林州市公安局,从事刑侦工作。"我们家里除了七位烈士长辈,还有几个军人呢。我姑姑、姑父也是老革命军人。"陈继生说,后代也都铭记父辈的遗志,在各个年代、各个岗位上勤奋努力,作出了突出成绩。

追寻烈士遗迹 历史也有遗憾

    在寻找陈继生家庭革命事迹的过程中,记者从林州市民政局找到了相关材料。然而这些薄薄的纸片只是记录了陈继生祖父、父辈等人简单的革命史。工作人员几经寻找,也没有发现更详细的资料。"当时是战争年代,可能许多珍贵的资料没有保存下来。"工作人员感到无比惋惜。随后,记者到林州市党史办询问林州一门七烈士的详细资料,也没能找到。工作人员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多少革命先辈演绎了壮烈的革命史诗,却没有给后代留下他们自己的故事。

    采访结束时,陈继生老人深情而坚定地表示:"我和我的子女后代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祖辈先烈,不会忘记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胆忠心。要把自己家族的光荣历史,代代传承下去,决不让革命的火种流失。"


(责编:殷金星)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