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血毓墨竹 品高香自远 - 名家评论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名家评论

沥血毓墨竹 品高香自远

2015-7-19 14:35 查看: 5002 原作者: 杨铁泓来自: 中华人物文化网


              ——记著名中国山水墨竹画画派创始人李德茂先生

   美的事物总是令人一见倾心,留恋忘返、陶醉不已的。她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因自身的美使人们对她的喜爱与日俱增,久而弥坚。“梅、兰、竹、菊”四君子中的“竹”就是这样的佳物。竹不仅在物质生活中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以其特有的品性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趣味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竹的赞美和褒扬就不绝于耳。竹以其挺拔茂盛的外形和高风亮节的品魂滋润和育化了人类心灵,而人类也从中汲取了高洁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格。人与竹这种高度的精神契合,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典范。

    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四君子之一的“竹”也是同理。作为长盛不衰的审美对象,艺术家们在观察她、描慕她、讴歌她的同时,也不断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和丰富她的美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推动“竹”这一美好事物伴随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绽放新的异彩,这是艺术家的担当和使命。

李德茂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钦佩和赞赏的书画艺术家。作为中国“山水墨竹”画派的创始人,李德茂先生在传承前人优秀画竹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各种绘画艺术元素,并勇于创新突破,不断完善“山水墨竹”的创作,将“山水墨竹”这一题材画种演绎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山水墨竹”这一画种不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领域,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宝库,也为中国山水画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趣深入胜  明志笃学

    优质的外部环境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品行修养是一个人成才的内在因素。而二者的有机结合则是塑造人才的最好诠释。李德茂出生在山东潍坊一个书香世家,毕业于山东大学美术系。齐鲁之域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兴盛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人文理念在这里根深叶茂,影响深远。李德茂从小就受到“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淬炼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熏陶、从小就塑造了尚仁重义、崇德明礼、求知好学,讷言敏行的良好人格和秉赋。

    李德茂对传统优秀文化十分热爱,而对绘画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小小年龄就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之天悟神聪,很快就如醉如痴,进入超凡不俗的状态。常常是激情四射,表现出“少年文藻发天葩”的审美冲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勤奋加天赋,李德茂的书画艺术的创作潜力不断得以彰显,他的人生目标与理想也逐渐确立。他决心当一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民族优秀书画艺术的发扬光大奉献毕生。

    品德决定人格,人格决定追求。书画艺术是真、善、美的艺术。而李德茂追求和热爱民族书画艺术与他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追求是高度契合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开创“山水墨竹”画派的深刻意义了。

性痴修远  拓界求新

    古今中外大凡成功的人,都具备这样的秉赋,即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这在李德茂身上表现得无以复加。自从与书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李德茂就表现出一往情深,不惧修远,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坚韧精神。天赋+勤奋+科学的创作方法,这是李德茂成功的秘诀。

    蒲松龄说:“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世上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也”。

    正是这样如痴如迷、如醉如狂的挚爱,使李德茂对书画艺术的追求经历了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李德茂身上不仅具备蒲松龄所说的艺痴,还彰显屈原的不惧修远,上下求索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李德茂恪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书画艺术的创作规律,以及书画艺术的各种运用技巧和手法。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审美取向。李德茂认为,没有对民族书画艺术坚实的传承,就谈不上创新和弘扬。李德茂扎根民族书画艺术的深厚土壤里,问祖寻根,追本溯源,从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宝库中兼收并蓄,广泛吸收深厚的智慧和营养,从历代杰出的书画的艺术家身上学习广博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如唐代以来李颇、吴道子、文同、苏轼、吴镇、王蒙、柯九思、文征明、徐渭、郑板桥等画竹大师,对他们崇拜有加,潜心研究,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令人赞赏的是,李德茂在长期创作实践和探索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艺术偏爱,并与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融合,鲜明准确的定位了自己的创作倾向和风格。他把“山水墨竹”做为创作的主攻方向,并决心将这一新生的画派纳入民族书画艺术的百花园中,使之生根开花,枝繁叶茂,为丰富民族书画艺术的宝库增添光彩。

    事实证明,李德茂先生开创的“山水墨竹”画派,是一个大胆而合理的创新!它深刻体现了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体现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李德茂先生开创的“山水墨竹”

画派,是在中华民族优秀绘画艺术的深厚传统,充分汲取了历代优秀绘画艺术家身上的养分,又经过自己苦心造谐而推出的,它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和功底,是民族绘画艺术创作规律的科学诠释和拓展延伸。正如刘开所说“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

    二是体现了画家特有的审美品格。齐鲁大地深厚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理念塑造了李德茂的人格画品。而“竹”洁身自好,气节不屈,高风亮节的本性又契合了画家的道德追求和审美趣味。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而被人们称颂。

    苏东坡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为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之人格,展露隐逸之意趣。由此可见,李德茂的“山水墨竹”则充分表达了他对竹的德之所缘,情之所爱,志之所向。

形之入骨  神之化魂

风格鲜明,个性独特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经过长期的绘画实践和艰辛探索,李德茂先生不仅开创了“山水墨竹”这一画派,而且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鲜明风格。他的绘画作品尤其是“山水墨竹”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小幅丹青,都令人为之动容,为之震动,使人在过目不忘的同时,激荡起内心深处审美冲动。尤其得到业内许多权威人士和大家的高度评价。

李德茂的绘画创作主题鲜明磊落,立意深刻高远,构思巧妙精当,构图新颖精妙,布局超凡脱俗,运笔潇洒自如,沉稳老练,泼墨超然恰当,用墨苍劲挺拔,飘逸灵动。章法精到严谨,内容主次分明,远近高低层次清晰,画面立体感强。墨竹大气挺拔,遒劲有力,呈现出高风亮节,风华正茂之势。同时,山、水、竹浑然一体,展示出笔墨意韵与美感。欣赏李德茂的画,给人以清新宁静,心旷神怡,和谐自然,如身临大境、春风拂面、梦里桃源之感。有一种超然世外的审美快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李德茂先生绘画艺术的真实写照。

有评论家评价李德茂先生的“山水墨竹具有气韵生动、气节刚济、气势宏伟、清韵茂盛的独特艺术风格” ,此评价有一定道理。

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形神兼备,物我皆融。

李德茂先生的画从形象上看,细腻逼真,栩栩如生,真切入骨。从神韵上讲,竹的特质、本性、品魂,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摄人心魄。竹的画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气质与人所推崇的精神品质相融相成,契合了人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认为,李德茂的“山水墨竹”画派的风格应概括为“形之入骨,神之化魂”。

令人钦佩的是,李德茂先生不仅绘画独道,诗书画又别有洞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法也颇有功底,造诣很深。应当说,李德茂的“山水墨竹”画派的成功是长期积淀,厚积勃发!

德懋凝辉  品高致远

“德厚者流光,德卑者流卑”。多年来,李德茂先生恪守“以德立艺,以学养艺、德育天下”的创作理念,坚持走道德修炼与艺术进步并举的双赢之路,无论是人格画品都臻于至美至善之境界,被业内和社会各界誉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辛勤的耕耘必然获得丰硕的成果。

李德茂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艺术创作院理事,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学术研究院院长,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北京瑞凝唐画院顾问。

李德茂先生至今已从事书画艺术30余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国画墨竹为代表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并获奖,曾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央老干部局、人民日报社作画;部分经典作品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毛主席纪念堂及有关省市博物馆、学术机构、政府机关、国际友人等收藏。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美术馆及书画组织也多次邀请参展并收藏。其艺术成就曾在多家媒体报道,出版有《李德茂国画艺术》、《砚边论中国水墨画》、《李德茂墨竹艺术》、《李德茂水墨画集》等。

进入21世纪后,李德茂先生专注于“山水墨竹”的创作与研究,如同他的名字以德立艺、德艺双馨、清韵茂盛,是当代中国实力派艺术名家。20093月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创作丈二巨幅作品《锦绣中华报平安》、《中华气节图》、《中华和谐气节图》。

面对硕果殊荣,李德茂先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淡泊名利,倾情艺术。他认为艺术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盲目自大都会损害艺术家的进步,停滞艺术的创新,他决心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民族绘画艺术事业,使之不断发扬光大。面对李德茂先生的崇高追求,笔者在钦佩之余欣然赋诗一首以达敬意:

《德懋凝辉》

幼来天悟醉丹青,

尤以墨竹神采呈。

德懋凝辉品自远,

翠染乾坤四季春。

(作者:杨铁泓,中华人物文化网特约文艺评论家,曾在各大报刊、杂志、网络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动漫剧本,专题文章上百篇。文笔犀利、精炼、深刻、瑰丽,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责 任 编 辑  夕 林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