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名医“——成名” - 名医名家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名医名家

中国乡村名医“——成名”

2015-9-10 00:17 查看: 7127 来自: 中华人物文化网


  

    成名,1971年生。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乡村医生,中医师,首席中医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5岁自学中医,拜师、访友、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中医药培训。曾听课于国医大师张大宁,朱良春,路志正,孙光荣等国医名师的高级学习班。还有中医药专家沈绍功,梅国强等老师的指点,受益匪浅。并与他们保持交往。临床‍20多年来一直在农村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为农村百姓提供健康服务,是现在很少用纯中医药治病的医生。一直坚持学习中医,为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而努力。是铁杆中医。中央电视台发现栏目准备以《妙手除顽疾,丹心铸医魂 》为题专题报道。

    1993年获首届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优秀奖;1994年获首届国际传统学术交流会优秀奖;1995年获首届农村中医药学术推广交流会优秀奖;1995年获首届国际(深圳)传统医术研讨会优秀奖;1996年获《中国特治新法大全》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年获第三届农村中医药学术推广交流会优秀成果奖;获《中国中医药成果文库》优秀论文学术成果优秀奖;个人业绩刊入《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获名医荣誉资格;2007年《从中医药谈现代医学要预防重于治疗》获得优秀一等奖;2007年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开发委员会《世界名医先锋中华医德楷模》奖牌;2007年获得世界医药卫生理事会,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颁奖《中华医学突出贡献奖》;2010年《治疗风湿痹症的痛痹方》获得中国传统医学科学院一等奖;2013年获得2013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大会暨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国际传统医学与养生杰出贡献奖”;2013年获得国家中医药发展改革示范基地中国基层医药卫生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科华神高新医药技术推广中心共同举办奖励"感动中国时代中医楷模“奖(卫生部健康报报道);2013年新华网中国好医生评选入选中国名医榜;2013年湖北黄石东楚晚报联合9家媒体评选黄石名医,好医生活动。市民推荐上泉村卫生室成名医师。2014年团中央身影榜样人物 第276期榜样人物身影在线访谈 民间中医放光彩。同时被第11届科学家论坛提名为2014中国中医药科技创新贡献个人等荣誉。2015年同时入围卫生部健康大视野,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支持的中国好医生评选。   2014年入围中央电视台最美医生评选,并在央视网最美医生榜展示。2015年入围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指导的最美中国符号,并在200多家媒体宣传。2015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编写的《中医疑难病名医榜》。获得2014年度团中央身影全国榜样人物。2015年入选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指导,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写的《岐黄薪火传承人》,并在皇帝故里颁奖,刻碑立传。2014年由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第八届聚医杰全国中医药百佳名医暨民间中医论坛获得中华德艺双馨名中医奖。有百多家媒体对其的事迹进行报道。其中有新华网,央视网,东楚晚报等。世纪人物杂志以《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题进行报道;搜狐等媒体以“医精建奇功,德高暖人心”为题进行报道;赤子杂志以《心诚行正 大医精诚》为题进行报道。中华风采人物杂志,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协会以《梦想根植于乡土  让中医传承于精湛》为题进行报道。

    兼职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医学专家委员;国际亚健康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特色医疗医药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基层医药卫生协会专家委员;中国民间特效医术开发研究协会专家委员;卫生部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平衡保健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员;中国国际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爱心人物论坛组委会特邀顾问;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协会江苏分会活动部主任;中国全民记者协会通联部副主任;原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公益人物组织特邀顾问等。业绩进入《科学中国人》,《世界优秀名医大辞典》,《中华百年人物名典》,《跨世纪人才大典》,《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中国人才专家大辞典》等二十多种国家级,国际级大辞典。

    擅长用中医药治疗胃肠道病,肝病,呼吸道病,心脑血管病,风湿骨病,妇科病,各种囊肿,良性肿块等多种疑难杂症.本人挖掘民间秘方,验方,结合个人组合方剂"胃痛灵方""腰腿痛灵方""龟鸡气双补方"等10个处方临床效果非凡,目前已通过专家论证,申请中医药专利,是目前提倡的自然药物。

    他认为  做一个好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而做一个好中医师更需要具备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具备精湛的医术。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人。

    一个好的中医师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历代医家都很赞重视医德,注重医德方面的修养,对待就诊患者无论贫贱老幼一视同仁。张代钊老中医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论》要求每个医生“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晋代·杨泉《物理论》中言“大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当代更重视德艺双馨、徳在艺先。

   好的中医师要始终把治愈病人的良好气场,信息磁场贯穿临床治病过程。绝不因病人身份不同而有差别,无论何人,无论何病,等而视之,不推诿,不敷衍,皆尽心力而为,念念不忘行医以祛病救人为宗旨。临证中认真观察病人所有情况,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往往从微小的变化之中发现疾病变化的本质。求医者要有求医的诚心,治疗过程要有耐心;医者施术更要有爱心,仁心,全心作用在病人身上。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给病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样心心相印,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往往可以使疾病十去六七;反之疾病难除,治疗效果不大。有些疾病通过医患的愉悦的相互交流,甚至可以不药而愈。让病人在身体上得到治疗的同时,心理上得到更大的安慰。

   做一个好的中医师要以总想着怎么样治愈病人为宗旨。同时也要会宣传中医文化,怎样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医,利用并发扬好中医。中医讲究治病求本,病人应对治疗疑难病和慢性病有信心和耐心,因为疾病总有一个预后的过程。一个好的中医师在临床给病人治病的时候能用便宜药物的尽量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告诉病人一些容易获得治疗方法或者实用的方药,让其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可以治愈疾病。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中医的简便廉验精神。因为医者传递了良好的磁场信息给患者,起到了一个看不见的意念疏导,其本身就是一个治疗过程。这在很多书籍有记载。一个好的中医师可以通过一个良好的意念即可影响患者的思想,改变其思维,使其精神振作,自身调节,产生免疫力。 既然大脑的思想能控制行动,那么调节良好的精神同样可以 消除疾病。

    一个好中医师是针对人的整体来调理身体,从不以病人某个疾病为治疗目的。因人施治,针对个体辩证。对患者进行身心调理,从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调理。中医学是宝库,注重整体与辨证。学习中医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用辩证唯物论的思维方式与理解中医理论中的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才能实现辨证论治。国医大师张大宁总结得好,“言之有据,行之有果,是中医的上乘思想”。沈绍功说疗效才是硬道理。不管中医科学不科学,能治好病人就是真理。现在有一句广为人知的戏言说“中医让人糊糊涂涂地活,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其实不管是西医或者中医,只要有利健康的知识都可以吸取。

    中医师的成才,需要对中医的热爱,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要有一辈子学习的精神。广泛学习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只要是对中医有利的知识,都可以吸收进来,不管他是西医知识,还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医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还要师古而不泥古。当然有名师的指导,可以吸取精华,解惑释疑,加快成长的步伐。传承大师的研究方向,学习大师的思维方式,耳濡目染导师的临床经验,经常获得点拨解惑,耳提面命,在整理中提高,创新成才。要善于与同行交流,经常参与中医药学术交流会,研讨会,这样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 从事中医必须广泛涉猎历代有代表性的医学读物以及不同医学流派的专著,还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只要有利于医学发展的知识都可以吸取。

    好的中医师必须善于研习岐黄之术。清·刘奎所云“无岐黄而根底不植,无仲景而法方不应,无诸名家而千病万端药证不备。”继承应广而博,从研读前代医籍入门,《皇帝内经》等经典医籍为主,现代医学典籍为辅。合理安排好临床、研究,学习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对自己专业的积累和提升上,做到临床,总结,感悟,学习,反复验证,精益求精。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后者代替前者,而中医学的独特属性使其具有前者指导后者,后者发展前者,前者‘后者并存的独特体系,从而形成中医学独特的继承性。发展过程中“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继承方法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作为一个好的中医师必须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对于前人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以至于临床灵活运用才见奇效,诊治病人才得心应手。

   医者之大成,必有“爱琢磨病人”的精神。为何琢磨病人?因为病人是一个活体,身体是时刻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病理情况。产生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身体内在的因素,也有外界干扰的因素,如环境,生活,精神,饮食,空气,工作等等超出常规就会产生西医所说的疾病,有的人也许还没有真正形成疾病,只是生理功能失调。只有了解疾病发生的根源,从多方面进行调理,进行阴阳平衡,使病人达到最佳生存状态,才可真正解决病人的痛苦,才能成为技术过硬的中医师。

    好的中医师临床得越多,经验越丰富。 坚信“在临床实践中成才”、 “实践、理论、再实践、再提高”的辩证关系。纵观历代名医成才之路,多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叹。清·陆九芝“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也不可以为医”,中医学是门实践性极强 的学问,理论学习与深入实践二者是成才的必备条件。把实践所得整理成案,为日后作深厚的积累。

   做一个好中医师要耐得住寂寞,一个好中医师没有10年到20年的磨练,根本成不了明医。因为中医师一直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临床经验,反复验证,反复推敲,反复领悟,最后才得出心得体会。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医学集合文学,科学,自然,军事,哲学,心理学,易学,人文思想,天文,地理等学科。所以一个好的中医师也是一个大家。他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知识对人体进行综合调理。好的中医师凭着自己的医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患者精神自愈。从而赢得了患者和百姓的良好口碑。好的中医师将思想放在第一位,不以赚取金钱为目的。为医当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中医以预防为主,在疾病蔓延发生之前对身体进行调理,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让人少生病或者不生病最好。治未病是中医的最高境界,通过中医的合理调理,预防比治疗更有积极的意义,而且预防的费用比治疗的费用要少得多。现在的医疗费用过于庞大,严重影响了百姓的家庭,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应该重视中医药的预防作用。

 好的中医师始终把解除病患、攻克顽疾视为己任,淡泊名利,朴素节俭,博爱宽容,真诚旷达,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竭尽心力,拥有渊深的学识、博大的胸襟、儒雅的品格,良好的修养和道德的高度,争取做一位德艺双馨的杏林明师,一名好中医。

    在当今中医师青黄不接的时代,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中医事业,大力培养中医人才。好中医更需要好政策支持。非常可喜的是以习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作为一个中医人士看到了中医的春天到来。相信新一代的中医师在健康地成长,将来更好地服务人民。中医作为国粹进入国际领域,影响世界潮流。世界看中国!世界看中医!


(责编:殷金星)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