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痴毓书法,厚积蕴深功 - 名家评论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名家评论

情痴毓书法,厚积蕴深功

2019-7-4 22:35 查看: 5014 原作者: 杨铁泓来自: 华夏人物文化网


电影《传承》上演以来,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好评,引发了深层的社会激荡,激发了青年对传统功夫的热爱。所谓一石激浪,涟漪层层。人们对《传承》所演绎的精湛的中国传统武术啧啧称奇的同时,也对影片所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厚爱有加。尤其是当影片荧屏映现出片名《传承》二字时,人们对这两个笔力深邃、苍劲隽雅的书法大字便赞赏不已,折其功夫,赏其美韵。更对书写者著名书法家郭锦山先生赞羡不已,倾慕仰之!

少痴书道 笃专笔勤

郭锦山系山西平遥人氏。1951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虽出身贫寒,但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伊始,正值全国意气奋发,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发展期间。同时,郭锦山生活的平遥地处山西晋中地区,这里历史、人文积淀深厚,传统文化根脉相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修身理念,晋商“诚信为本,义利天下”的商道情怀,祖父辈踏实勤恳,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郭锦山幼小的心灵,就得到深深的熏陶。从小就培养了一种勤勉好学,积极上进的品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郭锦山自幼就对传统书法情有独钟,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情怀和热爱。幸运的是,郭锦山上小学就遇到了一位学养深厚的启蒙老师张体保先生。也算天随人愿,一位是学养深厚、育人有方,一位是如饥似渴,好学不倦。二人相遇可谓教学相长,书道传承。虽说少儿正是贪玩之年,但郭锦山自小就敦厚懂事,没有辜负师长和父母的教诲和希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遵遵古训,至理名言,在郭锦山年少的心里就成为恪守的信条和准则。并身体力行。为此,郭锦山常常是夜阑笔耕,闻鸡舞墨,手不释笔,反复锤炼。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勤奋,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郭锦山的书法基础日渐深厚。积跬步致千里,惜光阴搏寸功。苦磨砺铸剑锋。夯基础筑广厦。可以说,郭锦山书法的深厚造诣得益于少年时代的勤耕不辍。用“天道酬勤”来形容则是中肯恰当。

求索闻道 日臻佳境

郭锦山的书法造诣深厚,除了少年聪颖,慧性早萌,勤奋好学之外,还与他坚持学思同步,知行合一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认识的深化,郭锦山深感书法做为国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名家辈出,流派多样,风格迥异,异彩纷呈。因此,郭锦山就像饥渴难耐的乳儿拼命吸吮母亲的乳汁,一头扎进书法知识的海洋遨游、求索、深探、寻真!

  他以虔诚和谦卑的态度,师法传统,师法古人,师法名家。从中博览撷英,博采众长,取经纳慧,兼收并蓄,饱吸精华。通过系统学习,郭锦山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字的产生与演进及其连带关系,有了系统、完整的了解;对书法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等,有了深刻、理性的认识;对中国历代书法大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各个书法流派和主要风格及其影响,有了清晰、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郭锦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也由以前的初级阶段上升到更高层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逐渐深刻认识到,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此,郭锦山在以后的几十年书法创作过程中,自觉将书法艺术做为自己的修行、励志、悟道的必修人生。正确处理术业与书道,形式与内涵,形象与神韵,技巧与功力,传承与弘扬,个性与创新的关系。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郭锦山的书法创作走的是一条健康、理性、符合书法创作规律的道路,在专攻中术业技巧,日渐娴熟,在闻道中审美气韵日臻生动!

大家知道,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也是不可重复的艺术,同时还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如果一个字的笔划写坏了,就会大大影响书法的质量。郭锦山先生经过多年理论学习和实践磨砺,逐渐克服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征服了书法固有的难度。在用笔上,郭锦山遵循王羲之训导的“迟急”“曲直”“藏出”“起伏”等行笔规律,无论是行笔节奏、运动、起收、提按等变化,逐步练就的刚柔有度、游刃有数。在形态结构上,郭锦山也是传承传统名家的规则。讲究对比、变化、线条、形态,努力做到形在外,味在内,形可视,味可品,既要形似更要神似,形神兼备。在墨法上,郭锦山瑾遵草圣张旭等名家的教诲,尽量做到惜墨如金。既用墨大胆,痛快沉着,又方式得当,变化无穷。在章法上,郭锦山谨记古人的教导:“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注重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相映,努力做到整体上气韵通达,虚实相生,神采飞扬。

经过几十年的书法书写实践,郭锦山对书法的美感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认为,用笔的熟练程度决定着线条的质量。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的准确与否,决定了形态的优劣、宽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对比,变化准确与否,决定了章法的优劣。郭锦山深有体会地说,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把笔画、结构、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对比变化统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术、情感、思想、境界、追求等,才能创作出称得上经典的好作品。

郭锦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努力实践的。

 博华凝精,独格异彩

个性鲜明是一个艺术家特有的秉赋,风格独特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郭锦山师法传统,师法古人,师法名家,但不因循守旧,袭古泥法,而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冥思求索,励练不辍。在梅花苦寒,宝剑锋利中,跬步千里,日精日进,渐入佳境。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究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凡是看过郭锦山书法作品的人都为之动容,为之惊羡。尤其是受到业内大家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说他的书法功底扎实,字形生动,结构俊雅,用笔脱洒,墨迹深邃,意境隽永,形神兼备,很好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初衷和质感。呈现出形象美和抽象美的统一。

郭锦山对书法的各种形体都有涉猎和深研,而尤其对行书情深意笃,造诣深厚。在他的书法创作和作品中,有二王平和自然、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态致萧辣、清新劲利的风格滋养。有欧阳询严谨峭劲、气势奔放、疏密相间、韵味生动的特质熏陶。有米芾灵动善变、姿态飞动,沉稳老练,随心自如的优质吸纳。有赵孟頫流美风韵,遒健骨气的采撷,当然也有其他古代名家和现代当代大家的学习和借鉴。

郭锦山的书法尤其是行书,用笔齐正而不失秀丽,笔锋遒劲而不显刚愎,结构洒脱而不显呆板,形象俊雅而不失雄浑,行体多样而不失个性。你仔细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无论点画、结构、章法等都颇具讲究。“点、横、竖、撇、捺、挑、折、钩”,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都蕴含功夫和潜彰心血。体现了诚中形外,慧外秀中。

长期的书法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个性和风格。笔者经过提炼认为,郭锦山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雄丽苍劲,形雅俊朗”。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先生用极简洁的话语指出书道研习的演化过程,即从开始的平正、走向险绝,最终又归于平正。指出书法艺术需要书法家用一辈子去钻研,才能走向成熟的至高境界。中国文化讲究积淀,书法包括绘画、诗歌等都是中华文化千年积淀的载体,会随着时光的积累愈发成熟,老而弥坚。纵观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家都是天赋加勤奋,经过路漫修远,上下求索的艰苦努力,在坚守优良基础上,善于发扬光大,勇于开拓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正确可行的艺术发展之路,郭锦山先生的书法艺术实践很好诠释了这个道理!

殊荣盛誉视浮云,恪守初心老弥坚。辛勤的耕耘必然收获丰硕的成果。伴随着书法艺术造诣不断步入更高境界;郭锦山的书法创作得到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好评如潮。同时,各种荣誉和表彰也纷至沓来。

郭锦山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书画院山西分院院长助理,中国书画研究院山西创作院副院长,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院山西分院副院长,山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晋唐书画院副院长,山西老年书画家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山西省商务厅特聘为“山西品牌中华行”书法家,藏宝天下文化集团公司签约书法家。第十四届庐山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银奖,第三届梦想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第六届世界奇绝文化博览会禅意创新奖。中国四方三地书画展金奖。并为电影“传承”“古镇奇缘”题写了片名。

面对殊荣盛誉,郭锦山始终坚守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把孔子的至理名言作为自己的治学态度“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达到知之至”的境界。

郭锦山先生的治学精神和不懈追求,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面对德艺双馨的书法家,笔者在钦佩之余,欣然命诗一首以达敬意:

 笔耕书法醉初心

 天性痴醉书法缘

临池不倦凝墨端

翰海深沉有君渡

纸砚昭昭妙笔煊!

 (作者:杨铁泓,是多家报刊杂志以及华夏人物文化网的特邀文艺评论家。至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动漫剧本和各类专题文章上百篇。文风老辣、精炼、深刻、瑰丽,深受读者好评。)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