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家 - 行业人物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人物频道 行业人物

名医名家

2013-12-27 15:19 查看: 4263


    记者在空军总医院PICC护理门诊见到乔爱珍主任时,她正在电脑前校对《安全输液百问百答》一书,受白求恩基金会委托,她主编的这本关于如何安全输液的口袋书,将免费赠送给全国二级以下医院,“我们的编委会成员有111人,分散在全国各地,主要是通过电话和QQ群联系,为了出好这本书,我们已经召开了两次定稿会,虽然都是牺牲业余时间做的,但是想到这本书可以指导基层医院规范输液流程,我觉得值了!”  
  严谨好学 科学护理大有学问 
  乔爱珍1976年入伍到空军总医院,成为一名军人护士,至今在护理一线已经工作了37年。1990年2月,32岁的乔爱珍受命组建骨髓移植病房,带领4名刚毕业的护士开始做医院第一例骨髓移植的护理工作。“大家都没有见过骨髓移植,怎么干?当时大脑真是一片空白。”乔爱珍说,那个年代,采髓包、放疗包等等移植需要的十几种包,都是新鲜事物,所有的技术和操作都需要学习。乔爱珍决定去其他医院进修,可是白天的学习时间极为有限,她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白天材料包被人包起来,晚上乔爱珍就不回家,在材料室里拆开包研究,一项一项记到笔记本上,注明为什么这么做,并把每天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专科操作的每一项流程、病人血像的每一个变化,都认真记录下来,后来乔爱珍这些密密麻麻的手抄笔记,就成了她带领新护士做骨髓移植护理的参考和依据。 
  要做好护理工作,光有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够的,更要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病人的实际护理问题。比如怎么样让白细胞为0的骨髓移植患者不感染,顺利渡过骨髓空虚期?乔爱珍通过对病人皮肤、眼、鼻、耳、咽、肛周、锁骨下静脉插管处以及所居住的环境桌面台面、空气定期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通过严格的试验数据找出最佳的护理措施。 
  血液病科的住院病人大部分是白血病患者,经过致死量的化疗和放疗后,白细胞降到了零,正常的人体寄生菌,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致命的感染。放疗、化疗、采髓、骨髓回输等这些关键性的操作都会影响到移植成败,整个护理过程乔爱珍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所有的步骤她都谨慎细致地操作,而且这几项关键性的工作一个连着一个,有一次,她连续工作72小时,连续21天吃住在病房没有回家,等病人骨髓植活,白细胞上升脱离了危险后,才回家看望自己当时不满3岁正在生病的孩子。 
  精益求精 只为减轻患者痛苦 
  2007年9月,乔爱珍利用出国学术交流的机会,在美国学习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PICC置管技术”又被称为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输液,是国际专业护士置入导管方法的“金标准”。该技术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借助一根特制的导管针,将特制的“输液软管”穿入外周静脉并一直送达患者中心静脉进行输液治疗的方法,能有效解决临床长期输液患者,特别是肿瘤病人化疗次数多,导致血管条件差,这种技术能够解决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时盲插困难的问题,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治疗开支。

 乔爱珍学成归国后,特别希望把这项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应用到临床。一次,一名患者多次置管失败后找到乔爱珍寻求帮助,当时患者可利用的血管都被破坏了,乔爱珍凭着丰富的经验,扎了两针后成功实现PICC置管。患者百般感谢地说:“都怪我的血管太不好了,给你们添这么多的麻烦。”看到患者受了这么多治疗的痛苦还替护士说好话,乔爱珍更加坚定要苦练PICC置管技术,要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2008年10月,她说美籍华人杨封智源老师要来中国讲学,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当面请教的好机会。在空军总医院领导和护理部苏迅主任的大力支持下,乔爱珍终于把杨教授请到了医院,不仅为医护人员进行了一场专题讲课,还请杨教授带着乔爱珍手把手地给疑难病人做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那一天,她们1次做的3例手术全部成功,打响了空军总医院在全国首次开展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的第一炮。 
  这项技术的大力开展,解决了临床许多病人的输液难题。记者跟随乔爱珍上了一台手术,那是一位双侧乳腺癌术后化疗的年轻女孩儿,长期使用锁骨下静脉化疗导致锁骨附近的皮肤严重水肿,病人因为实在没有地方输液,前来就诊。乔爱珍查体之后,决定植入输液港。这个病人由于反复中心静脉插管,她的颈静脉比别人的要细许多,导管置入会很困难。 
  手术开始后,只见乔爱珍紧盯超声透视屏幕,左手迅速地探测到患者颈静脉血管,右手轻巧地探查、穿刺、置入……乔爱珍流畅地操作着,一切就像以往做过的无数例高难度手术那样,几个动作快速连贯、一气呵成、一针见血,最后还是有惊无险,成功实现一次送管到位,把输液港置入了女孩儿体内。走出置管室,摘下口罩的时候,乔爱珍轻轻地说了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她身边的助手知道,这一句“容易“背后,是百遍千遍的琢磨。 
  以爱育爱 美丽天使誉满全国 
  乔爱珍的办公室里有一棵蓬勃生长的“成长树”,一派枝繁叶茂的景象。上面每一片叶子都写着进修生的名字和地址,有来自新加坡的、有来自东北三省的、也有来自广东、海南、湖南、新疆、中原地区的……  
  2009年,为了打造空军总医院的护理品牌特色,乔爱珍提出开设静脉导管的护理门诊,负责本院及院外的疑难血管、输液困难病人的PICC置管和导管并发症的处理及会诊,以及出院病人的PICC导管维护,从此开创了护士走出病房“坐堂开诊”的新举措。该院护理部主任苏迅介绍说,护理门诊在国内虽然刚刚开始,但在国外已经十分普遍。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生的主要工作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而住院期间的日常护理、保健则由护士来担任。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护理门诊,许多病人出院后的护理就成了“真空地带”。护理工作似乎是单纯的打打针、发发药和一些基础护理,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完全没有被认识。 
  医院领导和护理部非常重视PICC护理门诊的发展,购置了1台专门用于PICC置管的血管超声系统,别的医院反复穿刺好几针置不进去的导管,PICC小组在先进仪器的帮助下,一针搞定。乔爱珍和她的团队不但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超声引导下的PICC导管新技术,而且由于善于钻研、技术娴熟度最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PICC技术的最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空军总医院在PICC方面的领先地位。经过了4年的发展,PICC穿刺一针见血置管成功率达到了99.8%,并发症少,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的就诊病人。如今,空军总医院的PICC门诊已成为全国比较有名的PICC培训基地,已为全国86家医院培养了PICC置管人员,不到两年时间接收PICC进修生208名,参访人员300余人。甚至还有美国血管通道的专业人员来到乔爱珍的PICC门诊参观并观摩手术。 
  这几年,幼儿患恶性肿瘤的比例逐渐增加,这类患儿的血管比成人细,加上还不会配合护士,置管难度非常大。乔爱珍的团队已经成功为儿童置管380余例,最小的患者只有4个月大。一位外院病人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乔爱珍的PICC门诊,在和家属的交谈中了解到病人是一位患神经母细胞瘤长期输液和卧床的孩子,尽管孩子只有3岁,可是多次的深静脉插管史留下的疤痕依稀可见,乔爱珍在孩子挛缩的上肢找到了深部的静脉,为患孩植入了宝贵的“生命线”,孩子的营养液顺着PICC导管顺利地进入血管,生命得以延续,母亲眼里含着泪水,声音哽咽地说:“感谢美丽的护士专家!” 
  天使是美的象征,乔爱珍渴望成为真的天使,不仅仅是因为天使的美丽,而是因为她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些年,乔爱珍始终把临床一线当作自己回报医院、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虽然经常加班而熬红了双眼,也觉得亏欠家庭孩子太多,有时还会受到患者的责难,但我从没有动摇过,因为我选择护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坚持。这份职业让我学会感恩,更让我知道坚持是一种美丽,美丽成就了我的梦想。”乔爱珍说着,又开始为下一例置管病人做术前准备了。

责任编辑:殷金星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