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津启——诗情画意蕴书香 - 翰墨人生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翰墨人生

黄津启——诗情画意蕴书香

2014-3-2 22:13 查看: 3526 原作者: 文、王宏任 图片 黄津啟来自: zhrwwhw


(黄津启先生)
       黄津启,字根石,号实心斋主。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等。他少小聪颖,喜好书画、诗词、楹联。参加工作以后,曾在《农民日报》、《河北文学》、《北京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报刊媒体发表诗作200余首,诗风细腻委婉,情感真挚。近两年他又有多副对联被编入《对联中国》和《中国对联作品集》。此外他也非常喜欢书法,早年却因为在政府经济开发部门工作,诗趣墨缘只能让位于公文写作,当时只有闲暇时方可寄心翰墨,直到退休后才如鱼得水,踏下心来博览百家诗文,潜心历代书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劲健秀畅,浑厚疏朗、质朴多变之书风。
平时在学术追求上,他钟情于庄子、老子的哲学思想,为人处世淡泊名利,疏于交往。目前除任县《雨露报》执行副主编和参加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一些必要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倾注于翰墨、书籍。基本上每日散步回来即理纸调墨,悬腕提肘,奋笔挥毫。在书法创作中,他始终坚持一字不如意,即重复多遍,直至自己满意。其家中亦藏有图书五千余册,他的休闲方式就是翻阅图书典籍,钩沉历史情怀,从书中寻找灵感,从典籍中焕发哲理,从诗句中挖掘意境,从知识中启发思维,而这就是他多年来似乎与众不同的快乐人生。他也偶尔与子孙外出旅游,而每每遇到碑林墨迹,总是凝目深思,久久不愿离去。这种对文化艺术的魂牵梦绕,使得他经年累月浸沉在书画、诗词、楹联、典籍中,再加上他为人低调、谦和,待人挚诚守信,人品即书品。于是他的书法中就有了五股清香之气,即书香、诗香、联香,画香、墨香。因而其所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亦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了春风化雨、秋阳明丽之状。朋友们都说他退休后这些年书法飞跃长进,其实这也正是他多年多种积累之综合硕果!
他的毛笔书法起源于60年代中期上高中时,赶上了“大革文化命”,不上课了就天天替人用毛笔写大字报,约两年时间。尽管那不叫书法,但客观上使他熟练地掌握了毛笔的握笔、运笔等技巧,也算打下了一定的书写基础。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对也能打水儿的软笔,有了浓厚的兴趣。感到这种笔虽然像用钢笔一样握笔,但写出来的字却像用小楷毛笔写出来的一样,于是这种软笔便成了他平时工作和写作的常用工具,且一直坚持使用到了他离岗以后。
90年代末,工作了30年的老黄申请办理了退休手续。这时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他无事一身轻,便有了充裕的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了,于是他轻轻松松地开始了文史典籍的潜心研究和传统书法的痴迷苦练。但是他的这种研究和练习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整天规规矩矩地照着古人的字帖,一秉虔诚地去照猫画虎,而是欣赏、揣摩,取其精华,或从经典诗文中找灵感。他每读一篇文章,兴有所感,诗性勃发,便拿起笔来随性命笔,因此笔下常出现自己意外之墨趣。比如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为之感动,于是铺纸运笔,依自己诗性体悟,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从而写出了他内心中的大江情怀。还有他读杜甫的诗,笔下便有沉郁;读白居易的诗,笔下便呈明朗;而读李白的诗,笔下则充满豪放。总之他凡有所读,皆凝结成字。这不仅是笔意诗情的融合,也是由诗文铸笔魂,由笔划达诗意,力求将其腹中的诗文画意虔诚地去用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巧妙地固定下来,因而他的书法就有了与一些流俗者不同的追求与意味。

  

    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书法,也才是真正的书法艺术。时下书法风行中华,学书法者大增,各种书法班亦应运而生,遍地皆是。他们都以临碑摹帖,为书法正宗,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评论书法也以临摹过谁的贴为标志,这未免有失公允。有些人评论黄津启书法,常责其缺少临帖功力而贬低之,他们心中的书法圣人虽然是二王、颜、柳、欧、赵等史上书法名人,但不知这些人其实都是文豪大家,是经纶满腹诗文灿烂之人,他们的字明显带有自身的诗情画意和史典风姿。《兰亭序》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实际上不仅仅是因为其字端庄潇洒,也因为那篇文章确属绝妙好辞,它是书法与文章相得益彰,文风与书风珠联璧合的典范。因而对于《兰亭序》的临摹,如果你胸中没有足够的知识,即使你的字比《兰亭序》写得再漂亮,也绝不会超跃王羲之,顶多是个抄书匠而已。所以,把书法肆意夸大,说成比画画写诗作文更高明,这是愚蠢的伪文化误区。实际上,书法只是思想的传输手段,是形式,它不会比内容实质更重要。中国字有美学特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若把其夸大到神秘莫测的程度,便是一种重形式轻内容的文化偏离了。故此世界与中国某些大文人就从来不把书法看得那么重,我在《谈书论画》中也说了这些观点,我依然认为:让一个青少年把大量时间用于无休止的临池,实在是对于那些青春生命的浪费与糟塌。

  

当然,中国书法要学,更不可抛,这是勿容置疑的,但亦应在读书之下。应该说,每一位书法家,都应该做到满腹经纶,否则只能是徒有虚名。而黄津启的书法,以书法传诗情画意,传文化文明之体悟,是诗文典籍决定的书风笔意;是书诗合一、书画合一、书史合一的孜孜追求者,他走的路才是真正的书法之路。我一直钦佩现代几位书法大家,其中康有为,他以生命浩瀚的伟大经历命笔,晚年曾请吴昌硕为其制一朱文印章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这是他经历的极好写照,谁能有他的经历与责任担当?还有驰名画家齐白石,他的书法遒劲、朴拙、明朗而被大家所公认,其实他每天劳动画画、读诗作赋,很难说有更多的时间临池,可是当他的诗性、画意、文采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其书法自然就别具一格了。我也欣赏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充分体现了自己性格的朴拙厚重、沉稳凝炼的书法,而这两个人到底临了多少古碑名帖?却一直没有被人提起过,但是,他们不都被列入了大书法家之列吗?其实这才是书法由文化文明艺术形成的真实体现。

  

当然黄津启不以书法临摹为主要功力,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一是他年过花甲,早已有了自己几十年的书写习惯,基本上掌握了用笔用墨的技巧,没有必要再去从头模仿别人的字;二是练习毛笔字的目的是追求先贤的笔情墨趣,诗情画意。他练习书法,只是想用这种儒雅之事,去把自己退休后的清闲时间充实起来,并不象某些人为了附庸风雅而去追逐时髦;三是他立意学习文化文学艺术,追求内容与实质,从来没有想过好好练习书法,将来成名成家,所以他才能剔除那些束缚自己的“清规戒律”,在忠于自己之心情意蕴的情况下放松心态,从而做到了真正的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实践证明,他的书法作品,还是有不少知音者认可的。比如近年来,他已经先后在《书法报》所属的《老年书画》、《老年教育》所属的《书画艺术》、以及《中国国土资源报》、《广州诗词报》、《河北当代书画》(专版推介)、《老人世界》、《廊坊日报》等10多家报刊发表书法作品50余幅。曾获省以上奖多次,其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作家书画邀请展”,他获得了“文心墨语”奖。而这次“书画展”同时入选的有贾平凹、莫言、蒋子龙、旭宇、汪国真等百余名知名作家、书法家。本次活动还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的 题词肯定,并为《作品集》封面题字。去年津启又有书法作品被广东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组委会和书法报社收藏;有作品入选中国老年大学与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所举办的“美丽乡村。七彩灵峰”全国老年书画展;有作品被编入中国时代出版社出版、海内外发行的《2013书画精品鉴赏怀历》;有作品被陕西省西安华夏碑林艺术院选中,拟雕刻立碑。此外他还有多幅书法作品先后被国内和台湾、韩国等友人、企业家收藏等等。最后,真诚希望津启重展鸿猷,再创佳绩,为香河文化增光添彩!是为评!
   
(作者王宏任系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作协会员,廊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原香河县文化局长、文联主席)

  


  


  


  

  


责任编辑夕林

投票